MySQL中几个重要的日志

本文为极客时间专栏《MySQL实战45讲》笔记,文中部分图文来自该专栏。

几个日志的作用

  • 重做日志(redo log):确保事务的持久性。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,尚有脏页未写入磁盘,在重启mysql服务的时候,根据redo log进行重做,从而达到事务的持久性这一特性。
  • 回滚日志(undo log):保存了事务发生之前的数据的一个版本,可以用于回滚,同时可以提供多版本并发控制下的读(MVCC),即非锁定读
  • 二进制日志(binlog):用于复制和备份,在主从复制中,从库利用主库上的binlog进行重播,实现主从同步。 也可基于时间点做数据库的的还原。

redo log

在MySQL里,如果每一次的更新操作都需要写进磁盘,然后磁盘也要找到对应的那条记录,然后再更新,整个过程IO成本、查找成本都很高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MySQL的设计者就用了WAL技术,WAL的全称是Write-Ahead Logging,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,再写磁盘。

具体来说,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,InnoDB引擎就会先把记录写到redo log里面,并更新内存,这个时候更新就算完成了。同时,InnoDB引擎会在适当的时候,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,而这个更新往往是在系统比较空闲的时候做。

另外,InnoDB的redo log是固定大小的,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4个文件,每个文件的大小是1GB,那么这块“粉板”总共就可以记录4GB的操作。从头开始写,写到末尾就又回到开头循环写,如下面这个图所示。

redolog

write pos是当前记录的位置,一边写一边后移,写到第3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0号文件开头。checkpoint是当前要擦除的位置,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,擦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。

write pos和checkpoint之间的是空着的部分,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。如果write pos追上checkpoint,表示满了,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,得停下来先擦掉一些记录,把checkpoint推进一下。

有了redo log,InnoDB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,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,这个能力称为crash-safe。

undo log

在数据修改的时候,不仅记录了redo log,还记录了相对应的undo log,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事务失败或回滚了,可以借助undo log进行回滚。

undo log和redo log记录物理日志不一样,它是逻辑日志。可以认为当delete一条记录时,undo log中会记录一条对应的insert记录,反之亦然,当update一条记录时,它记录一条对应相反的update记录。

当执行rollback时,就可以从undo log中的逻辑记录读取到相应的内容并进行回滚。有时候应用到行版本控制的时候,也是通过undo log来实现的:当读取的某一行被其他事务锁定时,它可以从undo log中分析出该行记录以前的数据是什么,从而提供该行版本信息,让用户实现非锁定一致性读取。

undo log是采用段(segment)的方式来记录的,每个undo操作在记录的时候占用一个undo log segment。

另外,undo log也会产生redo log,因为undo log也要实现持久性保护。

binlog

MySQL整体来看,其实就有两块:一块是Server层,它主要做的是MySQL功能层面的事情;还有一块是引擎层,负责存储相关的具体事宜。上面我们聊到的redo 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日志,而Server层也有自己的日志,称为binlog(归档日志)。

我想你肯定会问,为什么会有两份日志呢?

因为最开始MySQL里并没有InnoDB引擎。MySQL自带的引擎是MyISAM,但是MyISAM没有crash-safe的能力,binlog日志只能用于归档。而InnoDB是另一个公司以插件形式引入MySQL的,既然只依靠binlog是没有crash-safe能力的,所以InnoDB使用另外一套日志系统——也就是redo log来实现crash-safe能力。

这两种日志有以下三点不同。

  • redo log是InnoDB引擎特有的;binlog是MySQL的Server层实现的,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。
  • redo log是物理日志,记录的是“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”;binlog是逻辑日志,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,比如“给ID=2这一行的c字段加1 ”。
  • redo log是循环写的,空间固定会用完;binlog是可以追加写入的。“追加写”是指binlog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,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。

有了对这两个日志的概念性理解,我们再来看执行器和InnoDB引擎在执行这个简单的update语句时的内部流程。

执行器先找引擎取ID=2这一行。ID是主键,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。如果ID=2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,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;否则,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,然后再返回。

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,把这个值加上1,比如原来是N,现在就是N+1,得到新的一行数据,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。

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,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redo log里面,此时redo log处于prepare状态。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,随时可以提交事务。

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binlog,并把binlog写入磁盘。

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,引擎把刚刚写入的redo log改成提交(commit)状态,更新完成。

这里我给出这个update语句的执行流程图,图中浅色框表示是在InnoDB内部执行的,深色框表示是在执行器中执行的。

image

参考文章:
详细分析MySQL事务日志(redo log和undo log)-
https://www.cnblogs.com/f-ck-need-u/archive/2018/05/08/9010872.html#auto_id_14


MySQL中几个重要的日志
https://blog.puresai.com/2020/03/12/MySQL-log/
作者
puresai
许可协议